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今日报丨萝岩山海拔300多米,在当地有岱宗之誉,山顶古寺从元代屹立至今

时间 :2023-05-14 23:02:06   来源 : 阿陆


【资料图】

本来对绍兴的这座萝岩山“闻所未闻”,但自从感受到跑山带来的多巴胺效应之后,似乎总能不经意发现让人蠢蠢欲动的路线或者目的地。然后随着一路的行行摄摄,各种形形色色的信息便汇聚成更加有趣的短暂的旅途,让人欲罢不能。而这座海拔只有344.8米的“小山”,南靠丰惠镇后山村,北靠驿亭镇杨梅村,竟然在上虞有着“岱宗”的美誉,据光绪版《上虞县志》所述:此萝岩山为“丹崖翠壑,雄冠古今”,内部主要景点有清隐寺、棋盘石、石抽屉、玉女峰、摩崖石刻等。

可惜的是我此行属于“私闯”(山脚入口处有铁门把关,且挂着两把大锁,事后得知当天因为刚好有电力公司的人上山考察,才没关闭),并没有当地向导引路,所以对于中途值得打卡的景点都一一错过。好在历经艰险抵达山顶后,碰到两位善良的“小居士”,不仅为我带路,还介绍了一些关于清隐寺的相关故事(征求过他们的意见,所以未作留影)。

在元至正年间(1360—1370),有一位叫德清的余姚僧人来途经萝岩山并流连忘返,于是结茅为庐,逐渐演化为一座寺院,原先叫清隐庵。因为当时清隐寺的环境幽静,风光旖旎,“宜于士子们闭门读书,修身养性”,所以很快成为怀才不遇者放飞烦恼,排遣忧思的地方。从明代起,许多骚人墨客来山上登临游览,并留下不少诗作。其中以明代叶砥《萝岩山》诗:“何处登临散百忧,萝岩绝顶思悠悠。风云今古寻常变,江海东西咫尺流。佩剑欲凌孤鹤背,钓竿将犯六鳌头。谁能久厌环中隘,唤起灵均赋远游。”最为出名和具影响力。

毕竟已有660多年的历史,如今的清隐寺看上去确实有些“破落”,仅存龙王殿、相公殿、三圣殿以及另一座古朴的未见匾额的大殿。一侧两间“崭新”的铁皮房分别是客堂和流通处,似乎兼具待客和“招商引资”的功能。所以在旁边已有挖掘机和工人忙得似火如荼,显然这座古寺也即将扩建和翻新。

四座古建筑各居一方,其中又以这三圣殿的位置最高,饱经岁月蹉跎的石阶上青草依依,比起“台痕上阶绿”还要沧桑许多。可惜的是各殿统一大门紧锁,并不给外人参观。而寺中角落里的香案香炉,也似乎“断炊”很久,其实这倒可以理解,那上山必经的“十九弯”太过于崎岖。

让我感觉意外的是院子中间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罗汉松”或者其它可供人祈福的高大树种,而是一棵杏树,满枝挂满了青涩的果子,让人仔细看了就不禁有点想流口水。

在一位小居士的带领下,我见到了传说中的“棋盘石”,显然,它并没想像中那么“浑然天成和光滑平坦”。就是一块巨大岩石的平面上被人凿出了一块围棋棋盘,确有可能是古人所为。不过经历了这么几百年的风雨侵蚀,看上去仍然纵横交错,线条分明,虽称不上美景,但毕竟是古迹,如果你上山了,必须去看看,因为像“石抽屉、玉女峰和摩崖石刻”这三个地方,连小居士都连称不熟悉,哈哈,其实可能是路线有点“遥远”的缘故吧。

(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多多留言,欢迎点赞、关注和转发。)

山顶最高处设有护栏,在这儿可以远眺“大好河山”,正如诗人杨抚《游萝岩》诗中说的那样:“秀拔东南连百粤,气吞溟渤带三江。”虽然萝岩山看上去并不高大巍峨,但“奇拔峻秀,多绝险奇景”,在上虞确实独具特色。所以每年都会有许多喜欢户外徒步和爬山的人到这里攀岩观景。

如果想到萝岩山游玩或者参观未经“修饰”的清隐寺,可以自驾导航至绍兴上虞的“萝岩山”,地图上显示的位于谢马线旁边的“罗岩山清隐寺”其实是误导,两者间相隔了十多公里。

标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