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 > 正文

环球快资讯丨论悲剧的意义——读《哈姆莱特》《雷雨》《海鸥》有感

时间 :2023-06-21 20:31:38   来源 : 哔哩哔哩

论悲剧的意义

——读《哈姆莱特》《雷雨》《海鸥》有感

目录


(资料图片)

一、前言

二、为何悲剧比喜剧更能触动人心

三、悲剧的意义

四、从悲剧到一切戏剧

一、前言

这周,我读了两篇剧本《哈姆莱特》和《雷雨》,又去剧场看了话剧《海鸥》。在此之前,我很少关注过话剧,欣赏过的大部分文艺作品都是小说或电影。这三篇作品引起了我对戏剧作品的兴趣,于是有了这篇文章。

这三部作品都是悲剧,《哈姆莱特》讲述了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雷雨》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灭亡,《海鸥》讲述了一个青年作家因不受欣赏,爱人离去而自杀的故事。但是我看了这三部作品后,并没有感到悲伤,不过我的内心被作者所描写的时代的黑暗和高尚的品德所触动了,这种触动是我之前阅读喜剧作品(哪怕是表达同样观点的作品)时很少遇到的,这种触动又使我联想到如今社会深层次作品的减少和粗劣作品的泛滥。因此,这篇文章与其说是读后感,不如说是一篇关于戏剧的议论文。

二、为何悲剧比喜剧更能触动人心

悲剧,很多人认为,就是一个有着不好的结局的故事,但实际并非如此。在悲剧中,主人公往往与一个强大的力量(敌人/命运/环境…)抗争,最终失败。悲剧的共同特点是都表现了人们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内容严肃,表达了对主人公高尚品格的赞美(哈姆莱特)或是对敌对力量的批判(雷雨)又或是二者兼有(海鸥)。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与其恋人和母亲的死,《雷雨》中四凤、周冲、周萍的死,《海鸥》中科斯佳的死无不体现了这点。黑格尔说过:“悲剧的实质是伦理的自我分裂与重新和解”,的确,以上三部作品中的对立的双方各有它那辩护的理由,你也很难找到一个完全负面的角色(克劳狄斯除外,我认为这是莎士比亚的失误)。但是,虽然上面这些人说的都很对,他们都没有回答为何悲剧比喜剧更能触动人心。

我认为,任何戏剧触动人心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使读者自我代入(共情)。大部分在看戏剧(还有小说/电影)时,都会不由自主的将自己的内心代入到剧中的主人公身上,于是我们就会因主人公的开心而开心,因他的悲伤而悲伤。主人公越能使读者/观众感到共鸣,这种代入感就会越强,因此,同是《雷雨》的主人公,观众对鲁侍萍的代入感就比周朴园强得多。但是,即使是同样的人物遭遇不同处境,人们的感触程度也会不同,这是因为人有一种被称为“损失厌恶”的情感。

曾经有人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完成相同的任务,对第一组说:你要是完成第一项任务,就能得到50美元,如果再做完第二项,就能再得50美元。对第二组说:你要是完成两项任务,就能得到100美元,但如果没做完第二项,就会少得50美元。实验的结果是:第二组的工作积极性明显高于第一组,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这100美元已经是自己的了,他们很不希望这50美元被夺走。由此可见,人们对于相同程度的正面和负面行为,对于后者的情感触动明显大于前者,这是由于对于生物的存活来说,负面因素往往比正面因素更加重要,于是生物在进化时会将负面因素对于情感影响的权重调的更大。这就是悲剧比喜剧更能触动人心的第一个原因。

悲剧比喜剧更能触动人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它除了自我代入(共情)以外,还有一种激发情感的方式,那就是同情。同情指在情感上对别人的遭遇产生共鸣,对他人的苦难、不幸产生关怀、理解的情感反应。同情以移情作用为基础,常常针对弱小、不幸的人或事物。卢梭曾经说过:“人们不会对比自己幸福的人产生同感,而只会对比我们不幸的人感同身受。”

三、悲剧的意义

人们看悲剧,绝不是为了使自己难过伤心流泪才去看的,生活中的伤心事多了去了,何必自己找罪受呢?悲剧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对人性中光明的呈现和赞美,以及对社会中黑暗的批判。

《哈姆莱特》中的主人公,用他人性的光辉吸引了大批读者的敬仰,他所经历的种种磨难,非但没有使他的光辉减弱,反而更加凸显了他的品格。最终当他和仇人同归于尽时,这种品格也不会就此消失。作为一个现实的人,哈姆莱特已死,但作为一个不朽的人——更加完美、非特定的、普遍存在的人,他已经得到了重生。由此可见,悲剧的第一个作用就是教导读者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与给孩子们讲述的童话故事有类似之处,只不过以相反的形式。

《雷雨》描述了周家和鲁家三十年的爱恨情仇,通过悲剧的形式展现了传统封建大家庭必然灭亡的社会规律。《海鸥》通过描写俄国社会由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期间,一对跨越阶级的恋人的悲剧故事,表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撕裂。想要批判社会的黑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向读者展现这种黑暗所带来的悲剧,这能够使读者不仅在理性上,更在感性上反思社会的不足,这是戏剧所难以展现的。

任何作品都是有时代性的:《哈姆莱特》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因此它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通过创造哈姆莱特这个富有高尚品格的人物,将人性与神性抬升到统一高度。《雷雨》创作于民国时期,那时封建余孽还未被扫清,因此作者创作了这样一部有强烈反封建倾向的作品,希望能够唤醒百姓。这些作品之所以成为名著,一部分原因也正是因为他们符合了它们那个时代的需要

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更多,更优秀的悲剧,这当然不仅是因为它们能带来更深的情感触动,而是因为在快节奏的当下,短视频等“低俗化”的娱乐大行其道,我们需要一些能够使人沉下心来的,能够引发人们思考的作品,而悲剧的特点使其天然的适合成为这样的作品。

四、从悲剧到一切戏剧

虽然我前文所讨论的主要是悲剧,我认为喜剧和悲剧一样重要。很多人认为喜剧不如悲剧,认为只有悲剧才是真正的艺术。这种观点是可以被理解的,一方面,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悲剧给观众带来的情感冲击是更大的;另一方面,“从此以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结局实在让人难以认真对待。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不正确的,是由于我们如今的社会充满了低俗的喜剧而使人们对喜剧的误解。

我认为,喜剧主要分为两种,传统喜剧(正义战胜邪恶)和抒情喜剧。

坎贝尔曾经说过:“在古代的世界中,童话故事,神话和救赎喜剧被认为比悲剧的地位更高,它们包含着更深奥的真理,更艰难的实现,更合乎逻辑的结构和更完整的启示。”我认为,传统喜剧的幸福结局是对悲剧的超越,而不是否定。悲剧仅仅向我们反应了社会的黑暗现实或是命运的残酷不公,而喜剧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向这些力量反抗并给予我们抗争的勇气。

抒情喜剧的价值在于两点,第一,是对人性中光明的呈现和赞美,这点与悲剧是类似的,但是因为喜剧中的主人公有一个好的结局,喜剧教导读者向善的能力比悲剧更强。第二,是为对生活失望的人带来希望,越是黑暗的社会,人们就越需要喜剧,这是因为喜剧能够起到止痛药的作用,让人们继续生活下去。

因此,尽管喜剧的情感冲击没有悲剧强烈,它们的意义并不比悲剧小。但是为什么我前文说我们更需要悲剧呢?这是因为只有会欣赏悲剧的人,才能欣赏喜剧,否则他就无法看到喜剧的内核;凡是创作喜剧的人,必须会创作悲剧,否则他写出的不是真正的喜剧而是滑稽剧。正如陈佩斯曾经说过的:“一切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因此,悲剧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悲剧本身,更在于为一切叙事提供基础。只有当悲剧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当中,我们的社会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喜剧。

标签:

推荐文章